蘇軾沒帶傘,恰逢天降大雨,寫下一首千古絕唱,治愈后世940年
2023/06/06

有一首歌曾這樣唱道:

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,擦干淚不要怕,至少我們還有夢

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,擦干淚不要問,為什麼

穿越時光,這句歌詞套用在900年前的蘇軾身上,也毫不違和。

蘇軾的前半生,還是蠻順利的。

出生于四川,家庭和諧,娶了妻子王弗,夫妻恩愛。

才高八斗,進京考試,受到文壇盟主歐陽修的看重,直夸他能「出人頭地」。

當了官,日子過得還算舒心。

有一句名言: 沒有被貶謫過的詩人,不叫詩人。

平順地度過了40多年的人生后,也迎來了人生最大的貶謫。

1079年,因為「烏台詩案」,蘇軾被貶到黃州。

在黃州,蘇軾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?

過得并不好。

錢不夠花,以前當官還有工資,現在成為黃州團練逼使,沒工資,沒補貼。

看著一大家人十幾口人,只能吃積蓄。

為了省錢,蘇軾想了一個好辦法。

每個月的初一,他會拿出4500錢,分成30份,掛在房梁上。

每天早上取一份下來當家用,用不完,就放在另一個桶里,當招待朋友的基金。

除了節流,還要開源。

蘇軾一家過得辛苦,朋友馬正卿看在眼里,向上面打報告,申請了一塊荒地,交給蘇軾耕種。

地在黃州以東,此后,蘇軾自稱「東坡居士」。

有了地,蘇軾挽起袖子,帶著家里人,親自耕種。

貶謫在繼續,生活也要繼續。

他筑水壩,建魚池,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。

在黃州越久,他越想念家鄉,想念家鄉的風味。

他托人從老家四川找來菜種,滿懷欣喜地種了下去。

勞動讓他忙碌了起來,也治愈了疲憊的心。

看著菜地冒了苗,稻子在風中搖曳,他的心情大好。

一個好心的農人,看了蘇軾的麥子,提醒他說:

麥苗初生以后,不能任其瘋長。如果想要豐收,必須讓初生的麥苗由牛羊吃去,等到冬去春來,再生的麥苗才能茂盛。

蘇軾很虛心,他聽取了農人的建議,等到小麥豐收后,他對農人充滿了感激。

在黃州,他還交了很多朋友。

有一天,他和朋友們夜游赤壁,在小舟上,蘇軾游覽著古跡,看著天上的月亮,感慨萬千。

他寫下千古流傳的《赤壁賦》。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

在赤壁,對于自然,對于人生,他有了新的感悟。

也許是時間治愈了傷痛,也許是勞動,讓他心靈充實,也許是朋友,給了他陪伴,讓他不再孤獨,在黃州,蘇軾的心態變得越來越平和。

這首《定風波·莫聽穿林打葉聲》最能反映蘇軾此時的心情。

一個春天,蘇軾與朋友出游,一路上大家都很開心。

忽然,天氣突變,下起雨來,大家沒有帶雨傘,都顯得十分狼狽。

只有蘇軾,泰然自若,慢慢地走著,仿佛沒有下雨一般。

同行的朋友也許在奇怪: 蘇子,你怎麼這麼淡定呢?

蘇軾說出了自己的心得。

定風波·莫聽穿林打葉聲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狽,余獨不覺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
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

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雨突然而來,不要去聽它穿林打葉的聲音,不如放開喉嚨從容而行。

拄著竹杖,穿著草鞋,走路比騎馬輕便,一身蓑衣,任憑風吹雨打,我自淡然前行。

春風吹來,吹醒了我的酒意,微微有些冷,那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。

等到風雨過后,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地方,我信步歸去,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。

朋友驚訝于蘇軾的從容。

蘇軾也許微微一笑: 這有什麼,比這更大的風雨我都見過,淡定一點,過去了就沒事了。

是啊,自然的風雨怎比得上人生中的風雨可怕呢?

人生的風雨,蘇軾早已嘗過,也不過如此。

所以,面對自然的風雨,泰然自若。

人生總是這樣,經常碰上無端的風雨,還沒有遮蔽。

怎麼辦呢?

抱怨也無濟于事,只有默默承受。

但挫折和苦難真的難以抵御嗎?

蘇軾卻教給我們一個更好的方法:泰然處之。

沒什麼坎是過不去的,既然遇到了,就坦然跨過去。

繼續生活,努力生活,所有的苦痛了黑暗終將會過程,而光明會在你沒有準備時悄悄來臨。

當你再回首過去時,所有的榮辱得失、悲歡離合都會化為淡定與從容。

AD
文章